从技术到服务,多产品体系融合,集萃智造如何保持强大创新力?

2022-01-25 18:00

在许多重要场合,集萃智造的董事长骆敏舟更多地被叫做“骆所长”,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学术称呼,也是骆敏舟希望集萃智造在市场化的飞速进程中能够保留的东西。

教书育人受人尊敬,能专注技术研究,日子安稳平静,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在中科院做了多年研究的骆敏舟却坚持在2016年开始创业。作为曾任职中科院常州中心主任、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先进所常务副所长,许多人难以理解骆敏舟去做企业的这一选择。



谈到创业的初衷,骆敏舟最初的想法显得有些笨拙:“政学研三方面的路途走下来,突然开始思考当前中国的科学研究如何能更快为普通人创造价值,得出的答案是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产业化。”在看到许多企业将前沿技术转变成产品的过程存在很多问题后,骆敏舟决定自己亲自披甲上阵闯一闯,把技术变成让世界震惊的商品。

集萃智造是骆敏舟团队将技术投入市场后不断验证的产物,但一头扎进商海后,骆敏舟却发现,把技术转变为产品、把产品投入市场都是难上加难,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能够保证,但市场却并不一定买单,技术转型到产品并市场化的鸿沟、营销、管理,一度让骆敏舟陷入苦恼。

通过不断摸索学习,5年下来,集萃智造在协作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领域成绩斐然,产品和市场进展飞速的同时,骆敏舟也为集萃智造定下了更大的目标:成为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

▍居安思危前行不止

骆敏舟在研究讲学时期就有两个非常尊敬的人,一个是马斯克,另一个则是任正非。他震撼于前者能实现火箭悬停、脑机接口等技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崇拜后者居安思危与不断革新前行的企业家精神。

定下了“做一家有技术含量、可以不断创新、为国家为民族能做点事的企业”的创业愿景,2016年,骆敏舟坚持从研究所走上产业化道路,想要尝试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变成能够令世界震惊的商品。


但创新和创业叠加并不简单,中国多年来作为科技创新方面的跟随者,很难一蹴而就实现超越,集萃智造围绕ROS系统、激光雷达、3D视觉、算法开展研究,希望有朝一日实现技术与产品的多元化融合突破创新。这种研发出身带来的强技术敏感性,使得集萃智造很快完成了多产品体系的构建。

抱着一种“不创新就会倒闭”的危机意识,集萃智造也在尝试从市场应用中找到技术深层次的创新点。

作为科研人员出身的骆敏舟总擅长抓住产品的“牛鼻子”,面对资本和客户“盘子铺这么大会不会不够聚焦”、“产品体系过于广泛技术迭代慢”等疑惑,骆敏舟经常需要解释例如无人车的核心技术是移动底盘,是激光雷达+视觉+IMU+里程计等多传感器的融合;协作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在于核心零部件和算法,是一种实现精准位姿控制的执行机构。所以集萃智造全力打造的核心产品复合机器人就是移动底盘搭载协作机器人,实现“手”“脚”“眼”“脑”的高度融合。


集萃的多个产品体系中,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其内在总存在着关联性,在技术上聚焦着核心的“一”,这与骆敏舟为集萃智造定下的大方向密不可分。

骆敏舟预判,一方面未来机器人的创新发展,需要更高地提升融合性,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的盈利空间和降低成本需要,成熟企业需要实现多个组件的全自研,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加速多产品融合,减少陷入行业价格战的可能性,同时保证企业的经营创新能力。

▍我们如何撑起技术融合创新?

骆敏舟认为,类似华为早期的发展历史,如果一家企业既有成本优势又有技术优势,才能顺利完成技术整合与叠加,并在新风口来临的时候,爆发出更强的企业实力。

这种技术的融合创新与发展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能够“知其然”,所以集萃智造往往才能够很快“知其所以然”,顺利挖掘出产品共性,找准技术发展大方向。

出于对技术的敏感性,骆敏舟技术团队很早就选择做深碰撞检测这一协作机器人关键技术,不断改进结构设计的同时,又很好避开了传感器带来的机器人体积、自重等产品力核心问题。

在顺利攻克例如电机启动摩擦力参数识别算法,动力学模型,摩擦力模型,碰撞检测算法等多项更底层技术后,集萃智造自主研发完成了运行平滑、控制灵敏、可靠性高的永磁无刷力矩电机,完成了从技术到产品的更深层次延伸和拓展。


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背后是对质量体系的深度打磨,骆敏舟认为,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做企业不但要在技术上有创新,同时要对质量严格要求。这种对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也让集萃智造获得了西门子、三一重工等众多企业的认可。

由于获得了相关资质,集萃智造的生产部门也按照国军标的方式严格要求,质检部门拥有质量品控一票否决权,不合格退货、换供应商经常让生产部门叫苦连天,但也确实是这种对一个螺丝都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制度,打磨和造就了集萃智造的高品质产品。

▍服务与打磨

任何公司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强如华为的通信技术也曾一度陷入瓶颈期,谈起集萃智造发展的问题,骆敏舟也非常坦诚,承认做技术与公司经营管理的巨大差异。

由于早期团队大多是技术出身,导致集萃智造一直面临着管理、资金、市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作为公司关键决策者的骆敏舟,很多时候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强迫自己思考市场到底需要什么。

与骆敏舟创业之初的认知不同,市场的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去做什么,但市场变化飞快,真实需求是什么企业往往很难及时知道。“搞技术的人对市场的敏感性与专业人士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集萃智造布局合肥、常州、苏州等多个营销分中心,就是想解决销售与对市场把控这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骆敏舟解释道。


认识到技术与市场的差距来源于客户不断的需求与建议,从早期4台机器人进入久吾高科的工厂开始,集萃智造不断从客户使用和反馈情况中改进产品,同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在市场这个大的练兵场中,造就了如今更贴近市场的服务团队,让技术能更贴近需求,并不断革新服务合作模式,开展金融租赁等全新合作方式。

从技术优先到逐步贴合市场,骆敏舟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市场定律感受尤为深刻,他相信,集萃智造想要度过新技术产业化的间歇期,必然需要像华为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创新风险,保持研发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目前,凭借技术与团队,集萃智造业务面覆盖整厂规划及生产车间的智能化改造,积极通过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产品应用,帮助更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


▍等一个新风口


骆敏舟预测,未来五年,随着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激光雷达成本降低、视觉可靠性提升,工厂无人化、少人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大规模工业自动化的应用会以高爆发的态势扩散到多个领域。


移动复合机器人目前已经是集萃智造产品不断延伸以及整合后选择的新方向。集萃智造的技术团队总结了许多客户应用需求后发现,无论农业还是军事,或者是一般的企业工厂,对于移动复合机器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萃智造已经深入家电、3C电子、新材料等行业,不断开拓智慧服务区、智慧农业、智慧餐饮、智慧医院等新应用。

除了在多个场景下开拓的复合机器人,集萃智造整合底盘、传感器、算法等核心技术,攻克了激光雷达导航定位等技术难题,成功切入生活领域,成功推出送餐机器人、消杀机器人等产品,目前已经向国内外供货数百台,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结语

“华为任正非最让您崇拜认同,最值得学习您的地方是什么?”记者询问道。

“居安思危的精神。”骆敏舟说,“任正非总觉得他的公司快不行,马上就要倒闭,所以他不断要求革新,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管理体制、产品。”

对于创业创新,骆敏舟具备“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我们要排除外界干扰,做好自己的技术创新。现阶段我们还需要市场接受的过程,消费者理解的过程。真正好的企业,不管市场怎么认知,坚持把产品做好,把技术做强,时时刻刻保持创新,终将迎来爆发。”



常州龙源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Jiangsu Jitr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联系电话:0519-68190525
公司邮箱:marketing@iimt.org.cn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科技园5号楼
在线客服微信二维码
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在线客服微信二维码
抖音号